文章日期:2021-10-15 09:38:47 稿源:
香港全年内部资料免费公开是我省档案事业的重要主体和龙头,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对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起着标杆引领作用,建设好、发展好省档案馆事业是我省“十四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推动“十四五”时期省档案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根据《“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江西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省档案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档案服务的需要,坚持政治引领、依法管档、服务为先、守正创新、实干兴档,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档案的独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习近平同志两次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和国家档案局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有力。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举办“红旗漫卷江西——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前者被列入全省党史文物保护展示重点工程,后者被列入江西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内容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活动安排”,共接待了600多个团体2万多名党员干部参观,社会反响热烈。省委领导参观展览后,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编纂的《铁血破重围 壮举挽危澜——解码中央红军长征起始前后的历史记忆》《中央苏区及周边革命根据地档案史料丛书》,分别被授予“第七届江西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和纳入庆祝建党100周年江西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完成了2个专题共6册《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加强疫情防控档案利用,编辑出版《春天的记忆——2020馆藏书法美术作品精选》画册。充分发挥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教育平台,有效提升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省档案馆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的新形象。
强化主业夯实基。蛋缸试刺逑到ㄉ枞婕忧。“十三五”期间,省档案馆共接收档案88110卷378797件,馆藏档案总量达511865卷525944件,较“十二五”末增长28.7%;自动采集、保存的116万件政府公开信息、网页、微信等政务信息,成为档案数字资源库新成员;馆藏全宗338个,较“十二五”末增加22个。其中,接收涉外婚姻登记、涉外收养、公证等多种民生档案55935卷55178件,占接收档案总量的49%,馆藏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标准先行,编制发布了DB360/T 1053《江西省办公自动化环境中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稳步推进,共接收照片电子档案5.16万件、纸质档案数字副本33.23万件,省直单位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顺利启动并取得较好成效。积极开展红色档案、重大活动及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名人档案、散存社会珍贵档案资料等的征集工作,坚持做好重大活动拍摄工作,“十三五”期间共征集进馆档案资料5900余件(册),拍摄各类重大活动242次,形成录像电子档案资料6743个,形成照片电子档案242卷,4527件。档案资源建设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优化环境强化保障,档案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省领导多次到省档案馆指导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为档案馆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档案资料保管保护、库房设施升级改造、信息系统等保定级工作稳步开展,档案灾备管理和应急机制逐步健全,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共向社会开放档案45.6万余件,接待利用者1.2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及现行文件14.7万卷(件、册)次,档案利用人次与卷次同比“十二五”增长率分别约为12%和190%,档案利用数字化率达到64%。依托江西档案共享利用平台与“赣服通”掌上查档,实现了馆际间在线“一站式”查档、跨馆出证,民众通过手机可以预约查档和直接申请查阅馆藏开放档案、民生档案、政府公开信息,实现查档“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全程网办。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省财政投入1亿元分别用于省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重要档案数字化、江西档案云中心建设。研制发布了4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国家档案行业和地方标准;《基于云计算的全省档案资料共享利用研究》课题获得2016年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全省档案纵向业务网、江西档案云中心及其“两地三库”备份体系建成并得到应用,已连通全省112家档案馆和南昌市部分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省域集约化馆藏档案数据中心。加强市、县两级档案馆档案数字化项目指导,完成了53个档案数字化项目共计1728个全宗、1462万件数据核验,85个市、县档案馆数字化成果上传江西档案共享利用平台,形成档案目录数据3274余万条、纸质档案数字副本2227万件。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56.2%,档案信息化经费投入3092.52万元,相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3.3%、496%。省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升,集中存储、管理703.9万条档案元数据(目录数据),和474.18万件纸质档案数字副本、9.71万件声像电子档案、116万件政务数据。省档案馆案卷级和文件级档案目录建库率达到100%;建成互联网电子文件(政务数据)采集系统与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填补了互联网电子档案建库空白,提升了互联网开放档案目录、政府公开信息、馆藏档案资源指引和线上档案展览等各类档案文化产品共享服务品质。
振奋精神提升能力,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素质持续提高。依托“兰台青年讲坛”、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强国”平台、江西干部网络学院和党校培训“六位一体”的学习网络,强化政治素质提升,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跟班学习、岗位练兵和专业培训等,强化高素质专业化建设,提升业务水平。3名同志参加国家局在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学习进修;2名同志入选首批全国档案专家和全国档案领军人才;1名同志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平台,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档案信息化骨干力量;先后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10名年轻干部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助力脱贫攻坚,帮扶的贫困村顺利通过脱贫验收。
(二)面临形势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应对严峻挑战的战略突围期。省档案馆事业在创新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分散流失、统筹发展和安全难度加大等诸多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省委、省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不断改善,档案部门机构改革使得省档案馆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档案服务的需求更趋多样和迫切,对档案工作领域拓展和服务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五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档案服务成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加快推进,档案工作的传统理念、技术、方法及模式受到深刻影响。
从档案事业自身看,档案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档案工作在国家各项事业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十三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的成就,为“十四五”省档案馆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娑孕滦问菩氯挝裥乱,省档案馆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机构改革后档案管理体制的变化,为开展档案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馆舍面积和功能不达标,馆藏档案总量不高,馆藏结构不够合理;档案馆社会功能不够完善,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还存在短板,规范化建设水平仍有进步和提升空间;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等。
我们要根据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于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中进一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十四五”期间省档案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省档案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档案工作四个“好”和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积极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人民群众,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贯彻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充分彰显“档案工作姓党”的鲜明政治属性。
2.坚持人民立场。进一步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扩大档案开放,优化档案服务,建设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获得感、满足感。
3.坚持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持续深化改革,突出创新引领,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新技术与档案馆工作的深度融合,为省档案馆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开放、更加现代、更加便捷的基础环境。
4.坚持系统观念。树立系统思维,用好系统方法,将系统观念贯穿省档案馆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注重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影响档案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档案“三个体系”系统集成、协调发展。
5.坚持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控,强化应急管理,压紧压实责任,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省档案馆基本建成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服务江西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的档案资源体系、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为建设档案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档案资源建设求突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的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大档案”理念,按照“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目标要求,加快构建覆盖全面、数量充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体系,馆藏档案总量和质量明显提高,馆藏档案总量增长36.3%、力求突破75万卷。
——档案利用服务创一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查阅档案需要,加大档案鉴定开放力度,做到应开尽开,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服务手段方法,档案利用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档案利用服务争创全国一流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走前列。加快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全面推进江西档案云中心应用与安全防护,驱动档案知识服务取得新成效,建成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和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化建设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档案安全保障上台阶。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档案安全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档案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档案安全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档案工作活力大提升。档案宣传形式和档案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样,社会档案意识持续提升,档案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档案职业精神更加彰显、职业能力持续增强、职业形象更加优良,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术研究水平有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着力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1.加大档案接收力度。进一步规范档案移交进馆和接收工作,优化档案移交接收流程。大力接收省直立档单位到期应移交档案,重点加大省直二级单位到期档案的接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加强省内有代表性的国家和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接收;做好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接收工作;积极推进民生档案的接收工作,重点加强社会保险、劳动模范、工伤鉴定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的接收工作;抓好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类档案”的接收工作,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两场战役形成的档案收集好、管理好、保存好。到“十四五”末,接收档案不低于200万件,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突破75万卷,民生档案占馆藏比例突破40%。
2.加大档案征集力度。积极开展新媒体信息、数码照片、音视频等新型数字档案资源的采集工作;加强与省博物馆、省图书馆、各类纪念馆等单位在档案文献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加大对散存于民间和境外的珍贵红色档案以及具有江西特色的档案征集力度,积极征集、录制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历史亲历者口述历史档案;重点开展省内政治界、科技界、文化界、艺术界名人档案等的征集,构建更为完整的江西记忆体系。
(二)优化利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资源开放共享
1.加快推进档案开放。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馆藏到期档案向社会开放要求,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审核建议机制以及馆藏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的有关制度,实现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会同各立档单位,对馆藏自形成之日起满25年的档案进行开放鉴定,到“十四五”末,完成馆藏154万余件到期档案的开放鉴定,做到鉴定一批、开放一批,馆藏档案应开尽开。探索开放利用新机制,定期通过江西档案信息网公布开放档案目录,稳步推进开放档案全文在线查阅,优化档案利用指引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2.提升档案利用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档案馆“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档案利用窗口服务环境,科学设置公共服务事项,完善办事指南和具体流程,提升档案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简化利用手续,拓宽档案查阅利用服务渠道,加快推进档案利用便捷化、智能化,建立完善“赣服通”掌上查档、“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查档服务机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利用档案。不断完善江西档案共享利用平台,大力推进市、县档案馆各门类档案数字资源整合,与有关省直单位开展民生档案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系统对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档案利用认证、查询、出证全程网办。档案利用服务力争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3.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深入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加强与社会有关力量的合作,创新档案开发利用形式,畅通档案传播渠道,通过展览展示、新媒体传播、编纂档案史料等方式,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讲好档案故事,展现档案魅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及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编报档案资政参考,更加精准高效地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到“十四五”末,举办大型档案展览2次以上、有特色的专题档案展览5次、网上立体展3个;推出公开出版的编研成果5种、内部出版的编研成果10种。
4.充分发挥档案社会教育功能。以加强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积极加强与高校、中小学和党政机关、驻地部队、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共建共享合作机制,通过档案展览、公益讲座、实践体验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省情教育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充分发挥省档案馆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进文化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夯实安全保管体系,着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科学保护档案实体安全。适时启动省档案馆馆舍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实现馆舍面积达标、功能完善。进一步完善省档案馆基础设施,对消防系统和空调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为保障档案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落实档案安全责任制,做好档案移交与接收进馆、数字化外包、档案利用服务中的安全保密审查,确保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入库档案消毒杀虫处理,进一步加大对破损档案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力度。
2.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开展江西档案云中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划分档案网络安全域,明确网络安全防范边界,建立以安全域为基础的档案业务与档案数字资源存储管理清单。进一步加固档案网络链路、江西档案云中心数据传输通道与同城异地备份机房安全防范系统,不断提升档案网络和档案数字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微信公众号、网站的日常监控和防护,及时堵塞安全漏洞,防范外来入侵攻击,严格执行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审批流程。按照“两地三库”备份架构,建立健全并落实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馆藏档案数字资源、日志与系统数据的备份与管理,规范应用系统与档案数字资源备份、迁移和转换工作流程,完善数字档案馆应急处置机制,显著提升档案数字资源灾难备份与恢复能力。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1.加快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步伐。按照存量数字化要求,持续推进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进一步加快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进度,完成220万件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任务,馆藏档案应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
2.积极推进电子档案接收。按照增量电子化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接收25家以上立档单位的电子档案。积极开展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数字资源的收集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电子文件(政务信息)采集系统独特价值,推进网页信息、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数字资源的采集。
3.加快建设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完成江西档案云中心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对省档案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功能、档案数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服务绩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完善,编制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建章立制,补齐短板。推广应用江西档案共享利用平台,配备能满足档案数字资源不断增长需要的服务器、备份存储设施。继续整合各类档案数字资源,加快档案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和档案知识库、专题成果库建设应用步伐,为档案收、管、存、用各环节提供数据分析、智能化支撑。加强全馆干部队伍信息化能力培养,推动档案基础业务全面上线,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省档案馆档案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馆工作的领导
积极争取省委领导支持,协调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将档案馆工作与全省档案事业一同纳入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省直立档单位文件归档、电子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工作的业务指导。定期向省委领导汇报省档案馆工作情况,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省档案馆工作,及时研究并解决省档案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为省档案馆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完善档案事业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省财政将省档案馆有关档案资料接收、征集、档案抢救保护、档案安全保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编研、档案宣传、展览及设备购置和维护等方面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目标任务顺利实施。
(三)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围绕推进省档案馆更高质量更有效益发展,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为重点,采取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在职教育方式,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干部轮训,实现干部轮训全覆盖。持续加大对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人才的招录力度,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强档案理论研究和档案科研,努力培养一批档案业务骨干、档案工匠和档案学科带头人。逐步健全干部正向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良、清正廉洁、作风过硬的档案干部队伍。
(四)营造良好环境
切实做好档案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档案工作典型经验和发展成效,深化与大众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合作,积极利用省内主流媒体、国家行业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公布档案开放信息,开展网络互动,传播档案声音,宣传档案文化,不断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现实和历史价值,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